科研网

医学国际前沿技术与个性化医疗高峰论坛
日期:2018-12-05
129日文献导读通知
 
 题:骨科先进技术以及人类能力延伸
报告人:戴尅戎院士
 间:2018年12月9日8:30 AM(周日)
 点: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号楼 8F
 
 
报告人介绍:
戴尅戎
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教授通过医工结合有特色地发展了骨科学学科。在国际上首先将形状记忆合金用于医学领域,发明多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制品,用于人体内部,从而推动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医学应用。在关节外科特别是人工关节方面作出创造性贡献,发展出多种具首创性的人工关节和骨折内固定装置,设计出计算机辅助个体化人工关节并实现产业化。在国内医院中首先建立骨科生物力学研究室,开展步态分析和骨结构、内固定等方面的生物力学研究。先后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国家教委、卫生部、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28项奖励,获得授权及申请专利11项。在国际上首先将形状记忆合金用于医学领域,发明多种形状记忆制品,用于人体内部,从而推动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医学应用,在国际会议上被授予形状记忆合金医学应用奠基人金杯。在国际上首先研发骨粒骨水泥,植入骨腔后新骨可长入骨水泥而兼具机械和生物学固定作用,已用于人工关节固定和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修复,有关论文在国外被广泛引用。与原上海交大机械学院合作在国内最早将CAD/CAM、快速原型技术等用于定制型人工关节,创造性提出优先区定制概念。在国际上首先研发了能提供多平面360°活动的新型人工肩关节、人工全距骨+全踝关节,多种髋臼支持托、四肢肿瘤假体、个体化半骨盆假体等,均成功用于临床。在步态与平衡功能定量测定、内固定应力遮挡效应、人工关节的基础研究与定制型人工关节、骨质疏松症等方面获创新性成果,开展了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促进骨软骨再生的系列研究,在成体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细胞载体复合体系的建立、干细胞富集技术和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先后获全国发明二等奖、全国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国家教委、卫生部、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30余项奖励,获得申请及授权专利12项;负责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委、教委、卫生部、上海市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30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56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150余篇),主编、参编中英文专著45本。
 
注:
此次讲座计研究生“文献导读”课学分。非九院研究生如欲参加此次讲座并计“文献导读”课学分,请先询问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是否认可在其他单位听的“文献导读”讲座。现场到签退后,将发放考勤条,考勤条请保留好供认证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