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先进医学技术创新转化与医学人文”
报告人:郝永强 罗卓荆 顾力栩 等教授
时间:2018年5月5日13:30 PM(周六)
地点: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上海市漕宝路66号)【骨肿瘤与骨病会场(C厅)】
报告人介绍:
郝永强教授,1998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中心从事医、教、研工作。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个性化硬组织重建植入器械的3D打印技术集成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基于图像融合的下一代非触式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研制”、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新兴前沿技术项目“3D打印技术在骨肿瘤个体化保肢重建中的应用及规范化平台建设”、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基于3D打印技术实现骨盆肿瘤个体化保肢重建的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重点项目“载PTX可控释放涂层可降解镁合金骨内填充支架修复骨肿瘤骨缺损的研究”等项目,作为子课题副组长参加国家863项目“具有多级孔结构的有序纳米纤维 BC/HAp 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国家973项目子课题“新型医用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生物适配基础科学问题研究”、985工程项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等研究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26篇)。申请国家专利11项。2004年赴比利时Free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赴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骨科作访问学者。
目前是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工作委员会脊柱骨盆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3D打印医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3D打印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骨关节与脊柱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骨盆环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华人骨研学会会员、国际脆性骨折学会委员(FNN)、SICOT中国骨肿瘤学组委员、SICOT中国上海分会骨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委会骨肿瘤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骨科医师协会骨肿瘤组副组长、上海市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委员等,《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基础《实验》与组织工程主编)、《国际骨科学杂志》编委、《JBMR(中文版)》编委、《JBJS(中文版)》编委、《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编委、《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编委、《骨矿与临床》副主编、《骨质疏松诊断》副主编等。分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1年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02年 )(第5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 )(第2完成人)各一项。曾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骨科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大会优秀论文奖各一次;2002国际骨质疏松高级研讨会获青年学者奖;第一届全国骨矿研究年会获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第四届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HOMA)杰出青年学者奖;2010首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临床研究杰出青年学者”优秀奖。此外,牵头建立上海九院骨科的骨肿瘤标本库,收集各类良恶性骨源性肿瘤标本已达200余例,标本包括肿瘤组织、瘤旁正常组织、血液标本及尿液标本等。
注:此次讲座计研究生“文献导读”课学分。非九院研究生如欲参加此次讲座并计“文献导读”课学分,请先询问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是否认可在其他单位听的“文献导读”讲座。现场将发放考勤条,考勤条请保留好供认证学分。